跳到主要内容

分表 id 方式

用户中心是几乎每一个公司必备的基础服务,用户注册、登录、信息查询与修改都离不开用户中心。

当数据量越来越大时,需要多用户中心进行水平切分。最常见的水平切分方式,按照uid取模分库:

![图片](FF7D1E27E1035DB7AA4521F04A774454)

通过uid取模,将数据分布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上去,提高服务实例个数,降低单库数据量,以达到扩容的目的。

水平切分之后:

![图片](29F529D67C0254E9E84B82E2CC84936C)

uid属性上的查询可以直接路由到库,如上图,假设访问uid=124的数据,取模后能够直接定位db-user1。

对于uname上的查询,就不能这么幸运了:

![图片](5141144F4F39678377E865E887134870)

uname上的查询,如上图,假设访问uname=shenjian的数据,由于不知道数据落在哪个库上,往往需要遍历所有库(扫全库法),当分库数量多起来,性能会显著降低。

用uid分库,如何高效实现上的查询,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。

**方案一:索引表法**

**思路**:uid能直接定位到库,uname不能直接定位到库,如果通过uname能查询到uid,问题解决。

**解决方案**:

(1)建立一个索引表记录uname到uid的映射关系;

(2)用uname来访问时,先通过索引表查询到uid,再定位相应的库;

(3)索引表属性较少,可以容纳非常多数据,一般不需要分库;

(4)如果数据量过大,可以通过uname来分库;

**潜在不足**:多一次数据库查询,性能下降一倍。

**方案二:缓存映射法**

**思路**:访问索引表性能较低,把映射关系放在缓存里性能更佳。

**解决方案**:

(1)uname查询先到cache中查询uid,再根据uid定位数据库;

(2)假设cache miss,采用扫全库法获取uname对应的uid,放入cache;

(3)uname到uid的映射关系不会变化,映射关系一旦放入缓存,不会更改,无需淘汰,缓存命中率超高;

(4)如果数据量过大,可以通过name进行cache水平切分;

**潜在不足**:多一次cache查询。

**方案三:uname生成uid**

**思路**:不进行远程查询,由uname直接得到uid。

解决方案:

(1)在用户注册时,设计函数uname生成uid,uid=f(uname),按uid分库插入数据;

(2)用uname来访问时,先通过函数计算出uid,即uid=f(uname)再来一遍,由uid路由到对应库;

**潜在不足**:该函数设计需要非常讲究技巧,有uid生成冲突风险。

**方案四:基因法,uname基因融入uid**

**思路**:不能用uname生成uid,可以从uname抽取“基因”,融入uid中。

![图片](25BDFC598CC5DEE7F09176A5E22A16AD)

假设分8库,采用uid%8路由,潜台词是,uid的最后3个bit决定这条数据落在哪个库上,这3个bit就是所谓的“基因”。

**解决方案**:

(1)在用户注册时,设计函数uname生成3bit基因,uname\_gene=f(uname),如上图粉色部分;

(2)同时,生成61bit的全局唯一id,作为用户的标识,如上图绿色部分;

(3)接着把3bit的uname\_gene也作为uid的一部分,如上图屎黄色部分;

(4)生成64bit的uid,由id和uname\_gene拼装而成,并按照uid分库插入数据;

(5)用uname来访问时,先通过函数由uname再次复原3bit基因,uname\_gene=f(uname),通过uname\_gene%8直接定位到库;

**总结**

**业务场景**:用户中心,数据量大,通过uid分库后,通过uname路由不到库。

**解决方案**:

(1)扫全库法:遍历所有库;

(2)索引表法:数据库中记录uname到uid的映射关系;

(3)缓存映射法:缓存中记录uname到uid的映射关系;

(4)uname生成uid;

(5)基因法:uname基因融入uid;